9月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新时代新型康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探讨中国康养健康产业发展之道,求解老龄化时代的中国方案。
此次论坛主办单位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北京服务贸易协会;由《经济参考报》社新华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北京服务贸易协会秘书处承办,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协办。
经济参考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周亮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经济参考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周亮在致辞中表示,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产品及其服务,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周亮认为,在体制机制上,还应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管理。既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应因地制宜,鼓励并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之路。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副总裁王迅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副总裁王迅致辞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设施和服务一体化网络之一,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在近100个国家拥有320多个世界贸易中心,服务的工商企业会员和客户达数百万家。各个世界贸易中心秉承互惠互助的原则,在共同的全球平台上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分享资源、经验、信息和服务。在人类社会合作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协会全球网络同样可以发挥商贸及社区链接的优势,协助中国健全养老健康保障机制,提供更好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孔伟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孔伟在题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医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中说,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高、机构医养结合资源不足、意愿不强等短板和弱项。
孔伟认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就“老年医学在康养服务中的作用”这一主题作了发言。她表示,老年慢病管理是现代康养不可或缺的元素,智能医疗赋能老年慢病管理势在必行。需要创新老年人主动获得健康的动能转换理念,主动获得持续的健康能力、拥有健康完美的生活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康养模式方面,范利认为,建立“六全”保健理念,即全人管理、全程管理、全域管理、全方位服务、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全民健康教育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定疗护”的六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以及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代科技、医体融合、医养结合、社会人文这六个相关领域进行整合凝聚。通过“医疗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激发老人自身潜力和动力,从而使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心态,自由、自在、自理地活着。
中国康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跃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中国康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跃在发言中表示,兜底养老有政府,高端养老有市场,但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任重道远。我们高举普惠养老大旗,提出并实践“政府企业融为一体、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各类养老机构遍布全国21省51市,运营近400余个服务网点,提供2万张养老床位,年均服务老人1000万人次,是全国培疗改革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企业,在推动培疗机构改革与发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增加养老设施的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近期,中国康养在深化政企合作模式,推动培疗改革与打造健康养老综合服务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迈向中国健康养老龙头企业阔步前进的良好态势。
新里程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林杨林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新里程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林杨林在题为《探索创新型康养产业的中国企业方案》的主旨演讲中,从康养行业供给端、需求端入手,分析了老龄化浪潮下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刚性需求,指出“依托强大医疗能力与运营能力的新型医养结合体系,将首先成为康养行业刚需”,只有成熟的康养产业,才能最大化减少老龄化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才能助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林杨林特别分享了新里程健康集团“防控治康养”新型医养结合的康养模式、构建康养产业企业样本和城市样本的新里程实践。
据林杨林介绍,新里程健康集团以医疗服务为发展引擎与产业入口,构建医疗集团、康养集团、医药集团和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健康产业格局,在全国20个省份控股管理超过40家二甲以上医院,医疗和康养总床位数达到3万张。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专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沃森生物国内营销医学市场部总监杨虹伟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中致辞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专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沃森生物国内营销医学市场部总监杨虹伟表示,疫苗在人类与疾病的对抗的长河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疫苗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具有显著成本效益。据研究发现,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相比,老年人肺炎及相关疾病发病后产生的费用有明显的下降,即投入1元的接种费用,节省6.49元的直接医疗费用。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两大病原菌。”杨虹伟表示,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其发病率随人群年龄变化呈现U型分布,以低年龄组儿童与高年龄组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肺炎球菌是CAP的主要病原菌。CAP的死亡率,普通年轻人约为6%至10%;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约为20%至40%。另外,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合并慢性疾病,感染流感后,死亡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图为《老年医院建设基本要求(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适老相关标准解读)》发布现场
随后,论坛发布了《老年医院建设基本要求(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适老相关标准解读)》。北京老年医院院长禹震介绍说,这一标准旨在人口老龄化时代推进老年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填补老年健康服务标准空白。该标准由北京老年医院、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河南省郑州市老年医院、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新里程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等10多家单位起草,对老年医院的建设原则、老年医院床位规模、建筑设施、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等基本要求做了规定。
在圆桌研讨环节,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爱心人寿总经理潘华刚、洛阳新里程医院院长贺向无、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彦雯、圣元元动力总裁穆兆曦、康助养老创始人、北京康助护养院院长于安安等嘉宾围绕医养、康养以及产品研发等话题作了交流,对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康养生态进行了探讨。
此次论坛上还启动了《经济参考报》社新华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国潮优品”品牌活动。这一活动旨在加大对供给端的挖掘、加强对消费医疗领域的公益性支撑,从而发现新产品、发布新标准、推广新成果。通过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寻找一批优质产品、挖掘一批优秀品牌、助力一批实力企业,此次活动以新华健康为依托,发挥央媒传播势能、专业研究力量和高端行业资源,为入选企业提供多方位的广告、宣传、品牌、营销等服务。
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Beijing Association for Trade in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