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组织塞尔维亚文化教育官员考察北京珐琅厂
来源: | 作者: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5-19 | 5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5月19日,由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组织的塞尔维亚文化教育官员研修班赴北京珐琅厂开展考察活动。25名塞尔维亚文化部、博物馆及手工艺协会代表实地观摩景泰蓝制作技艺,参观生产车间、博物馆及专题展览,深入了解其600年历史与工艺精髓。中塞双方围绕非遗保护、生产性保护模式及市场化转型展开研讨,并达成合作共识。活动通过技艺展示与文化对话,深化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为两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为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合作,2025年5月19日,由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主办、北京服务贸易协会协办的"塞尔维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赴北京珐琅厂开展专题考察活动。本次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为载体,搭建中塞文化交流新平台,取得丰硕成果。

来自塞尔维亚文化部、教育机构以及国家博物馆和手工艺协会的负责人一行25人在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和北京服务贸易协会的共同组织下,对北京珐琅厂进行深度考察。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会长李露霞、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印伟全程参与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先生亲临现场。作为中国景泰蓝行业的领军企业,北京珐琅厂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为考察活动提供了优质的交流平台。

活动伊始,中塞双方代表在珐琅厂主楼前合影留念,背景"中国景泰蓝第一家"的金字招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在专业讲解员和随团翻译的带领下,考察团首先参观了景泰蓝生产车间。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六大核心工序。在掐丝工艺展示区,工匠们用镊子将细如发丝的铜丝弯曲成精美纹样,其精湛技艺令塞尔维亚学员赞叹不已。点蓝工序中,技师们用特制的蓝枪将釉料填入纹样,五彩斑斓的釉色让外宾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

学员们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观摩景泰蓝制作的核心工序

随后,考察团移步景泰蓝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代的景泰蓝珍品,其中"缠枝莲纹鼎式炉"、"珐琅彩花卉纹瓶"等精美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每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特点,随团翻译精准传达,确保交流无障碍。学员们对景泰蓝600余年的发展历程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提问交流。

讲解员通过专业翻译,详细解说从明清到当代的景泰蓝珍品

在北京珐琅厂极具特色的景泰蓝主题会议室内,塞尔维亚非遗研修班全体成员与中方代表共同观赏了景泰蓝专题纪录片,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使塞尔维亚学员对景泰蓝技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了系统性认识,为后续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观影结束后双方进行了简短而有效的交流,塞尔维亚多家博物馆高层领导对景泰蓝技艺表现出浓厚兴趣。

全体人员在景泰蓝主题会议室观看纪录片,系统了解

这项技艺600年的发展历程

在接下来“珍宝馆”参观的过程中塞尔维亚手工艺协会代表与北京工美协会会长宋印伟就非遗保护与传承展开深入交流。双方重点探讨了"生产性保护"模式的实践经验,并就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市场化运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塞尔维亚民俗手工艺协会负责人与宋印伟副会长就"非遗生产性保护"展开研讨

部分学员选购了首饰、景泰蓝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在此次走访考察的尾声,北京服贸协会会长李露霞接受了国际商报记者的专访。她指出:”景泰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期待与塞尔维亚分享非遗保护经验,共同探索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路径。"

本次考察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专业讲解和深入交流,让塞尔维亚学员全面了解了景泰蓝这一人类非遗代表作的独特魅力,为两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塞双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随着最后一位学员登上返程车辆,本次"塞尔维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北京珐琅厂考察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获得了塞尔维亚学员的一致高度评价,多位学员在反馈表中用"震撼""难忘""收获巨大"等词汇形容此次文化体验与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