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合作项目推介洽谈会AI专场论坛 DayDayUp创始人兼CEO 薄益群
来源: | 作者: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10-06 | 24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这是在2025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期间由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与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联合主办的洽谈会AI分论坛上的致辞。作者是DayDayUp创始人兼CEO薄益群先生。


出海东南亚--加速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是从2019年开始,做了蛮多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企业服务,2019年新加坡政府有一个举措,在全球做了一个科创领域的布局,在一些重点的地方,无论是旧金山还是东京、伦敦等等,落地简称叫新加坡政府的科创代表处,在北京当初选择当地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很荣幸被选中,与新加坡政府签约。

 

所以从2019年到现在,有六年时间做了蛮多的事情,具体做什么呢?其实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新加坡进来,我们做新加坡到中国加速器,帮助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到中国来连接中国的资本、连接中国的市场,上个月刚完成第13期,总共有70多个新加坡的学员。

反过来出海,出海方向就会更多,五年来,大概服务了100多个中国公司。

 

在出海这个方向,重点是在落地,我们讲就是落地新加坡,肯定是把新加坡当成整个东南亚的门户,乃至是通过新加坡走向世界的出发点,所以第一是落地,第二是海外的融资,第三是商机,从这三个方面我们确实有了蛮多的经验和实际案例,所以在此跟大家分享。

 

落地首先我们觉得现在确实从二三十年前的产品出海到现在的公司出海的一个新阶段,这个公司出海是包括了品牌、人才、技术,涉及到股权架构,尤其是股权架构,我们把它叫做整体的公司出海,中国公司它的愿景希望是变成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公司。

 

在这些案例当中,我们碰到了四种比较主流的,第一,海外分布,相当于中国公司还是总部,在新加坡那家实体是中国的子公司,用它来去做国际业务。第二,海外拆分,把新加坡这家实体和中国的实体相对来说是独立运营,新加坡公司做海外业务,中国公司做中国市场,新加坡公司也会独立融资,我们把这个叫海外拆分。

第二种,本来在中国做,做到一定程度,直接把全球总部搬到新加坡,我们把它叫总部搬迁,第四种叫所谓的生而全球,就是这个创始人在创业的第一天从新加坡起步的,并不是从中国起步的,这样的公司在最近两年我们见到的越来越多,所以这四种类型我们都是从新加坡公司与中国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从这个角度来去看待的,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们不把它展开了,每一种它是无所谓好坏,都是跟公司、跟创始人,种种多方面因素综合下来的决策。

 

在落地的时候,新加坡政府起什么作用呢?它有跟中国地方政府一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这是从2019年开始代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中国开展工作,几年来已经和这五个局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合作,帮助他们在中国宣传政策,第一个是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帮新加坡企业发展,它还有一个另外很重要的角色叫新加坡双创生态的一个重要的主管部门,比如说新加坡很庞大的叫做新加坡科技创新周这种大型会展,比如说新加坡的最大规模创业比赛,比如说新加坡面向外国企业家颁发的叫做新加坡创业签证,所有这些都是它管的。

第二个叫经济发展局,这个好理解,招商引资的部门。第三个,英文叫IMDA,有点像中国的广电总局+工信部+网信办综合职能,它在中国推广一项政策,尤其如果是和软件类的B2B类型的公司有关的话,这个政策就很有帮助,一旦通过他的认证何以帮助咱们进入到新加坡政府的采购清单。新加坡政府部门以及新加坡的国企,做数字化产品采购的话,优先要从这个清单当中找供应商。

第三个叫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有点类似于中国中科院,下面也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所,他对外国企业家很重要的诉求是希望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个IP通过技术成果转化的方式和企业产生合作。

最后一个叫金融管理局,他也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把新加坡这个国家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生态领域的一个重要节点,承担了这么一个任务。所以它对外国跟金融科技相关的企业落地新加坡它也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时间有限,不会展开具体的内容,这都是他有的政策是面向企业家个人的,有的政策是面向企业的,比如说这是唯一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家一步到位获得新加坡绿卡的方式,不仅对个人,对家庭肯定是有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对创始人的企业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一旦这个创始人变成了新加坡永居的话,这家企业大概率也会被认为不是一个外资企业,而是新加坡本地公司,也就是在政策方面会享受新加坡本地企业的政策,在品牌国际化业务发展过程当中,他也会更容易被外国客户看待成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除了新加坡绿卡之外,也有长期工作准证,有这么几种类型也是无所谓好坏,每一种类型都有各自定位,我们也确实积累了挺多案例,有兴趣的话会后可以交流。

 

针对企业的政策非常多,这个表格只是有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第一类,如果企业预测到自己有盈利,第一列就会有意义,它是帮助大家来省企业所得税的,如果你的企业新加坡这家公司被认证为是国际总部。

第二跟研发有关,如果咱们有大量的研发支出,一旦被政府认证为是一个研发中心,也会得到非常好的研发方面的补贴。第三是跟人才有关的,如果中国公司已经预测到自己想要带一批中国关键员工去新加坡,那么这个计划可以帮助咱们批量的办理新加坡当地的长期工作签,这是非常好的政策。第四个是我刚才提到的,怎么能够快速进入到新加坡政府的采购清单,第五个是跟AI直接相关,AI新加坡就有点像是中国的一个事业单位一样,推动新加坡AI方面的政策落地,如果一个外资企业他的项目能够申报成功,不仅能够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人才方面的支持。

 

以上是我们看到的在落地方面怎么能够快速便捷落地一些各种各样的政策,第二是我们把新加坡当成是一个国际资本中心,不是当做,事实上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资本中心,来帮助大家在海外融资。

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统计,在他们那儿注册的,获得了牌照的VC还不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投资机构,只是VC,在去年年底是有1248家。这是根据新加坡政府发布的报告,在去年整个东南亚地区发生789笔创业投资,就是VC领域的投资,其中有60%是发生在新加坡,那这789笔融资对应的是72亿美元,从交易金额角度来看,新加坡占了整个67%,就是三分之二,相当于在新加坡当地发生的VC领域的投资金额是整个东南亚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所以毫无疑问,新加坡是在VC整个东南亚地区VC的中心。

 

我们再看这个表格也特别值得关注,对比刚才789笔投资,有多少是发生在早期投资,有多少是发生在中后期的投资,总的来说一个结论,可以看到,早期的投资无论是从交易量还是从交易额上来说,都远远超过了中后期的投资,在中国咱们讲投资领域投早投小的同时,其实海外也是一样,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也是一样,投早投小,这对于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刚才我提到的四种机构当中其中两种海外拆分型和生而全球型的公司,因为它是新加坡主体,将会是第一轮的融资,它还是被当成是一个初创企业,所以对它是很有意义的。

 

资金的来源,DayDayUp公司经过这几年已经覆盖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至少五百家以上的投资机构,和在中国创投领域一样,资金来源有当地的主权基金或者叫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也有市场化基金,也有各行各业企业战略投资部等等。

这个是更重要的一个资金的来源是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我们可以看到,从2022年—2023年,最近两年它的家族办公室,这里仅仅指的是单一家族办公室,还没有包含那种多家族的办公室,已经从700家超出了2000家,这个对咱们想融资的企业意义是什么呢?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规定,单一家族办公室它的最低管理规模应该是2000万新币。其中至少又有10%要投资到新加坡本地资产,本地资产可以是新交所交易的股票,也可以注册在新加坡当地的企业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有融资需求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以上讲的是海外融资。

 

第三是商机,做市场这个角度,新加坡可以为大家带来什么呢?根据新加坡政府统计,这也是让招商部门非常自豪的结论,连续十年,新加坡是跨国企业在亚太地区设置总部的首选。

事实上,将超过4000家亚太跨国企业,把亚太区域的总部放在了新加坡,所以我们经常对所有客户长年累月重复一句话就是我们到了新加坡不要看新加坡本地市场小,而是新加坡很可能为咱们打开了一扇面向全球市场的窗口,这是我们倡导的一个理念,这是做海外市场的一个理念。

 

一是红海,我们比拼的是中国公司的性价比高,中国公司执行力强、迭代速度快,假如我们说这是红海。还有一片蓝海,所谓创新的套利,意思是说是不是很可能在中国已经卷得不得了的很多领域,我们把自己的产品技术拿到了海外,在当地很可能就是香饽饽呢?很可能就是当地还没有出现的解决方案呢?事实上,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他们肯定是有大量科创领域的需求,而且是在本地满足不了的,尤其是新加坡,因为确实太小,总共科创企业才有五千多家,那他的需求又是非常庞大,所以必然对外寻找。

我们最近几年和新加坡各个政府部门,配合他们去做创新方面的扫描,他们对外寻找重点两个地区,一是美国,二是中国,这是公认在全球科创领域的两个代表。

 

所以几年下来,比如左边这一批是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右边这一批是各行各业大企业,合作什么呢?在中国地方政府叫科创揭榜挂帅,在新加坡也有同样的模式,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把自己在科创领域的需求痛点发布出来,来去招募,尤其是科技初创企业来去揭榜。如果揭榜成功,第一步会给你一个POC,也就是一个小型的试点项目,而且还是有钱的,还不像咱们如果在国内找一个大企业,为他做一个POC,通常能被选中就不错了,为了POC还会有经费支持,我们经历的大概都是在5万新币到50万新币之间不等。

我们就拿最近六个月来说,我们做了超过60个以上的揭榜挂帅项目,非常多,来自各个领域的,比如说新加坡教育部,在代表新加坡的中小学来去提供了一个需求,清洁方面的机器人,这个清洁机器人不仅要清扫学校的楼梯、教室还有清扫卫生间,在这方面新加坡本地肯定是有机器人的,但是希望有更先进的机器人、更高效的机器人来去替代,所以这个对中国这么多的机器人公司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好的机会。

这里边我们也有很多例子,在此只举一个,这是来自保险公司,是全球五百强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的需求是什么呢?它有各种渠道收集来了保险的客户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是来自于它的APP,也可能是来自于它的网页端的渠道。

五花八门的反馈,这里面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非结构化的数据,要把这些用客户对业务的反馈怎么能够非常高效的梳理明白,去分发给保险集团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并获得业务部门的反馈,他们非常希望用AI的手段来去提升这件事情的效率,这就是他们为此来发布这样一个需求,也有银行的,也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等等非常多。

 

最后,为新加坡政府做一个广告,这是我们合作比较紧密的新加坡政府做的四个大型活动,尤其是第一个和第四个,在今年还没开始,还来得及,第一个中文叫新加坡科技创新周,它是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主办的,在今年10月的最后一周,是一个上万人规模的大型科技会展,有会议+展览+比赛,毫无疑问,如果对出海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好的平台。第四个叫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是新加坡叫金融管理局,做金融科技生态的部门他来支持的这个展会,规模更大,去年有超过万人,极其庞大的一个展会,对于跟金融科技相关的公司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以上是我尽可能压缩的一个介绍,从怎么通过新加坡快速落地,第二是怎么通过新加坡来获得融资,第三是通过新加坡来打开世界市场的窗口,从这几个角度分享了我们的心得体会。

谢谢大家!



(根据记录稿整理,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