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在2025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期间由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教育与传播委员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发展与投资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
上午好!
我很荣幸代表土耳其共和国大使馆出席本次论坛。衷心感谢北京服务贸易协会的盛情邀请,围绕"共建健康生态新体系"这一富有远见的主题,搭建了这一重要对话平台。
上周中土卫生合作刚刚开启新篇章,本次论坛可谓恰逢其时。就在本周,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土耳其代表团来到北京——在我国卫生部长凯末尔·梅米什奥卢博士的带领下,代表团成员包括副部长、主要监管机构负责人、顶尖大学校长,以及土耳其领先制药企业、医疗器械集团和私立医院的首席执行官。
一、合作新篇:高层互访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访问充分表达了我们的共同愿景。代表团不仅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了深入交流,更重要的是实地考察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引擎:在广安门中医医院亲身感受了中西医结合医疗的未来构想,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探索跨国研发前沿,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见证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与生产规模。
这些参访不仅是观摩,更是明确的合作宣言。双方探索了切实可行的合作路径:共同开发药品医疗器械,合作推进我们在上海联影医疗见证的AI医疗技术,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二、土耳其优势:一个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医疗市场
这种务实探索与土耳其医疗体系的转型发展高度契合。土耳其拥有1500多家现代化医院,其中50余家获JCI认证,已成为全球医疗旅游重要目的地。
但我们的合作不应局限于硬件设施,更应筑牢共同创新的基石。请允许我深入说明,为何土耳其不仅是重要市场,更是共创共赢的理想伙伴:土耳其医药产业位居全球第22位,市场规模达84亿美元,自2015年以来实现六倍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2003年启动的全民医保政策,目前已覆盖8500万公民中的95%,形成了稳定、庞大且可及的医疗市场。
并且产业正在实现从仿制药到高附加值生物制药的战略转型。政府推行的本土化计划有效降低进口依赖(年进口额约45亿美元),为本地化生产合作创造巨大空间。同时,我国监管体系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2018年加入PIC/S国际认证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完善,为创新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我们正在积极应用AI诊疗技术,践行"绿色医院"理念,这与论坛主题不谋而合。土耳其的辐射力超越国界——作为欧盟关税同盟成员,与28国签订自贸协定,医药出口覆盖16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半数销往中东、北非和独联体市场,可谓中国企业进入区域市场的理想门户。政府为此提供区域最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医药领域战略项目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设备投资25%现金补贴、社保费用支持及专业人才薪资补助。
三、创新引擎: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储备
创新转型的真正引擎在于我们蓬勃发展的研发体系。2012年以来,土耳其科技研究委员会已资助3300多个医疗研发项目,总投入超2.5亿美元,彰显国家层面对创新的坚定承诺。
这一切离不开雄厚的人才支撑:我国高校每年输送28000余名医学、生物化学领域毕业生,制药领域设有42家认证研发中心,汇聚1600余名科研人员。伊斯坦布尔健康产业集群等平台整合180余家企业、22所高校和14家非政府组织,构建了从原型设计到试生产的完整创新链。
四、行动倡议:携手共创健康未来
卫生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已抵达上海和深圳,将继续开展企业对接。合作纽带已经建立,共同利益清晰可见。我今天的使命就是推动这股合作势头转化为切实成果,而这个论坛正是最佳起点。
我们诚邀中国企业——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创新先锋——与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进在亦庄探讨的研发项目,共同打造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健康供应链体系。
让我们聚焦生物类似药与疫苗等高增长领域——在我国第十二个发展计划中,医药与生物医疗设备已被列为国家优先发展方向。土耳其拥有大量未经过度治疗的初治患者群体和务实监管环境,是开展临床试验的理想之地。我们期待与中国企业共同生产,不仅满足8500万人口的土耳其市场,更要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区域市场。
最重要的是共建未来:欢迎中国创新力量利用我们的研发激励政策、临床试验设施和工程人才,共同开发新一代健康技术。让中国的AI算法遇见土耳其的临床数据,让中国的硬件创新结合土耳其的软件及医疗器械原型开发能力,将上周的考察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资项目、共同开发协议和全球市场的共赢格局。
让我们延续已经开启的良好开端,将富有成效的考察交流转化为明日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与重大项目。
谢谢大家!
(根据记录稿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Beijing Association for Trade in Services